我为何将所有微信订阅号都取关了?

路 小雨
搭建微商城
zh-Hans

是哪一瞬间让我产生将微信订阅号统统退订掉的想法?

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时刻:

  • 某天,开智内部读书会,Tony 和 Caos 教会我正念吃一颗葡萄干,一个小时的分享之后,我再吃一把葡萄干。突然地,我觉得我错过了什么……
  • 某天,当我正如往常一样乘着288路公交去上班,一上车,习惯地打开了微信的订阅号。突然地,我觉得我错过了什么……
  • 某天,当我正工作登录微信网页版,一条新浪博客的信息跳进了我的视线,打开一看,是一张蓝天图片,蓝得格外通透。突然地,我觉得我错过了什么……
  • 某天,当我洗漱完毕准备上床睡觉时,打开微信订阅号,突然地,我觉得我错过了什么……

不管是理性使然还是感性驱动,总之,我就这样决定了。我想要取消所有的微信订阅号。

早在 2012 年 8 月 17 日,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上线。这 5 年它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积聚的势能吸引了无数的内容创业者。一时间,众星捧月,春风得意。「罗辑思维」、「十点读书」、「视觉志」、「商务范」等一大批自媒体,都赫然崛起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的两年内,他们无疑是微信平台红利窗口期中最大的获益者。

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你得知道:当一样东西逐渐呈现商业化时,那么它的丑陋性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只要在改变,便是机会;而成熟市场的机会,是留给专业、细心、有能力的团队的。

统一信息入口

综上,我的目的并不是将微信订阅号信息输入统统隔绝,而将其与其他信息入口统一,准确地来讲,是将所有微信订阅号都放在 RSS 阅读器之中。

RSS 阅读器更新信息的速度当然不如微信公众号,可是仔细想想,其实我并不需要那么更新及时的信息,原因有三:

  • 接收及时的信息意味着你需要及时的反馈
  • 及时的反馈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 更重要的信息往往是沉淀下来的信息

写作是对世界的敏锐触觉,对自我的清晰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深刻认知。 公众号写作则是通往超级个体的最短路径。

选择适合自己的

到最后了,我必须坦白:事实上我并没有将所有公众号退订,最终还是保留三个,两个是工作用的,一个是自己的(cnfeat)。 不过,我的初衷已经达成:将微信订阅号信息入口统一至 RSS 阅读器,从此,微信订阅号只有我熟悉的无须时时分心观看的内容,需要我去学习和浏览的内容统一放置在 RSS 阅读器。 最后,估计有极大可能你是在微信公众号看到这篇文章,选择在你手上,适合自己就好。 又有人说,你在乎掉粉吗? 原则上,不在乎,但做好事不应该受打击。

书写的目的

李笑来老师说过,当七年前很多人在用写日志的方式来写博客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用写书的方式来写博客了。如何用写博客的方式来写书,李笑来老师已经完美示范过一遍了,甚至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见证过了,接下来的就是践行。如何践行?将自己正在学习的领域用专题或者书稿的形式来迫使自己系统的梳理。

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

把事情做好总有一条路径,就看是否细心总结,包括烤羊腿,包括陪女朋友/老婆逛街买衣服。实际上,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的原因往往是你不想把事情做好。李笑来老师分享陪女朋友/老婆逛街买衣服的经验是:

  • 第一次无论试什么衣服一律说不合身;
  • 第二次说颜色不对;
  • 第三次说显胖;
  • 第四次说要不再看看?
  • 第五次……
  • 第六次……
  • 第七次的时候,嗯,好!有眼光,不错。

任何社会都是需要常识的的。当然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开始脱离集合名词,以“我”的姿势出现后,常识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违背常识的目的,很多都在于让一个人交出他自己,奉献给他人,这是知识上的抢劫。

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在哪里?他人世界中的疲态与缓慢是否真的如此?

如果你热衷于去参与那些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回复,而不需要任何技术经验的主题,你实际上就是在浪费宝贵生命。然后你浪费完今天接着浪费明天,你的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本来可以充满希望的明天就在这样的毫无意义的灌水中,灰飞烟灭。然后等你老了,内心只是充满了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的恨,却不记得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做过任何有意义的事。

早在 2012 年 8 月 17 日,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上线。转眼间到了 2018 年,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 2000 万个,当然活跃数量要低很多,能够持续提供价值的更少了。这 6 年时间吸引了无数的内容创业者。一时间,众星捧月,春风得意。

「罗辑思维」、「十点读书」、「视觉志」、「商务范」等一大批自媒体,都赫然崛起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的两年内,他们无疑是微信平台红利窗口期中最大的获益者。

5 年时间,我们共同见证一个全新、独立的社交化生态平台。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小程序百花齐放,而原创保护、留言赞赏、广告流量主等一系列功能更为微信生态打造了完美的闭环。

然而,随着各大媒体或是团队纷纷涌入,近两年很少有人鼓吹我们一定要做微信公众号了。业内盛传:「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过,文章阅读率普遍下降,新增关注困难,难以与今日头条分庭抗礼」。各大内容孵化平台更是虎视眈眈,恨不得从微信公众平台手中攫取更大的奶酪。

更可怕的是舆论导向,对比这两年人们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未来的看法,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信息过多,懒得打开,更有甚者,公众号一发文章便取消关注。

种种迹象表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崛起的路径已经越走越窄。

而我相信,事实虽然残酷,但并非全部的真相。

进而一系列的问题便摆在眼前,我希望一探究竟:

  • 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在哪里?
  • 他人世界中的疲态与缓慢是否真的如此?
  • 公众号运营者的现实处境如何?他们是否真的另辟蹊径、多维并进?

一篇文章被阅读、分享、转发到二次传播,就像一块石子扔进湖里,从中心到外围不断掀起波澜,一圈又一圈地辐射到更多人,这个过程是持续积累所带来的复利效应,内容沉淀、价值交换与品牌背书。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微信公众平台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连接方式。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微信公众平台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连接方式。评述社会热点事件,抒发个人复盘思考,我第一时间就会登录后台,静静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这也是绝大多数内容创业者的首选平台,毕竟微信的社交生态足够产生足够的话题与传播影响力。

一是第一时间记录所想的时事新闻,二是个人品牌的终极战场;无论是个人或是团队,微信公众平台是连接用户的最短路径,这也是对于品牌传播的兵家必争之地。我所了解的一些互联网大牛已经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连接用户,无论是开设课程、推荐商品、搭建社群、创造平台都是很好的变现手段。现在内容创业或是服务更是大趋势,只要有一定的品牌与影响力都能够吸引价值观相投的人。三是读者交流的聊天窗口/

三是读者交流的聊天窗口。我很欣赏微信团队将所有的内容发布方式以对话聊天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从产品设计角度极大地缩短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提升了交流沟通的频率。虽然每篇文章留言或赞赏的比例不高,但我很感激每一位愿意抽出时间来阅读的朋友。消息、留言、赞赏每一项都恰到好处。

转眼间就到了 2017 年,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 2000 万个,当然活跃数量要低很多,能够持续提供价值的更少了。

从新榜的《2017 年中国微信 500 强年报》中,我们不难发现:

1. 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数下降 24.1%,优胜劣汰愈发明显;
2. 原创和转载/分享的账号比例约为 1:1,再小的个体也能找到非自身的品牌传播途径;
3. 小程序与公众号关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涉及交易的小程序约占总数的1/3,成为公众号名副其实的变现渠道;
4. 公众号迁移催生了流量资源的整合和交易,整体迁移比例为 2.2%;其中有 77.8% 的公众号迁移后主体发生了变更;
5. 全平台化趋势明显,500 强公众号在今日头条、百家号和企鹅号的开通率平均为 46%,接近半数。

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微信公众平台,这对于内容创业者而言,已然成为红海。2017 年的大事件也让我们清晰地看见它的迭代路径,这个时代已经从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转战到新媒体的下半场。

2018 年 1 月 15 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张小龙在 1 小时零 8 分钟的演讲中,专门抽出 9 分钟讲了公众号。

我不喜欢追热点,我更愿意从热点或是趋势中研究背后的那些故事以及逻辑。纵然趋势无法抗拒,可现实还是要脚踏实地去做。

公众号平台没有任何创新;与内容生产相对应的便是,内容的商业化。内容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量。受传统报纸、资讯网站的影响,内容变现的最初形式是广告变现。,罗振宇在2015年末某次公开演讲中劝告胡辛束、“深夜发媸”徐老师一定要卖货,并且指出了八大理由,其中包括广告对企业的戕害、卖货是结构性思维的呈现等。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内容创业的基本逻辑是在于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方的不断优化运营,换成通俗的话就是说——折腾自己,成全他人。无论从内容生产发展来看,还是内容商业发展来看,抑或是用户心态发展来看,内容生态总归是变得越来越专业,并且越来越健康。